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北京海淀区探索搭建党建新平台:选派干部 基层“点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江琳 张璁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以前选派干部,常常供需对接不上:基层觉得派来的干部不是自己想要的,干部苦恼自己的才能施展不开,只是去补基层工作经验去了。”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赵静国说,“现在这些选派干部都是由基层‘点名’,对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层有哪方面的实际困难,就选派哪方面的党员干部组建党建工作组去支持。从2013年开始,海淀区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试水探索搭建党建新平台,请基层单位上报其面临的难题以及需求的对口单位,由区委组织部根据实际情况选派相应机关的党员干部与街镇机关党员干部、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等共同组成党建工作组,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作为试点,去年6月开始,全区已有12个党建工作组派驻到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医院,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

需求,摸得准、对得上

一直以来,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里大量老旧小区的停车难问题,没少让学院路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部长赵艳头疼:“找专业管理公司来管的话,收费太高划不来。现在社区自己管虽然成本低,但这种管理到现在还没有政策依据,容易被居民投诉。”实际上,这也是海淀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难题。

漫辉作为区市政市容委组织科科长,被二里庄社区“相中”来解决小区停车管理难题。作为下派干部,她协调市交通委到二里庄社区调研,促成区市政市容委专门出台相关办法,明确了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合法地位。“社区提出先试先行的想法与我们探索解决方案的尝试一拍即合,如今有了政策依据,那里的社区自治管理实现了零投诉。”漫辉说。

基层与机关两边的需求都要摸得准、对得上,才能坚持问题导向,取得良效。截至目前,海淀区第一批派驻的12个党建工作组已将基层面临的35个实际困难全部解决。

资源,打破条块、跨界融合

每个党建工作组里都有两名下派干部,其中一名为科级以下年轻干部,另一名为科级以上干部。“基层党组织自身能运用的资源有限。”区委组织部基层指导组组长张东川说,委办局的干部有业务和资源上的优势,而基层有立足当地、了解民情的优势。下派干部,打破了原来组织上的条条块块,实现了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中关村第三小学一直为校门前的交通状况发愁,每天早高峰,车辆拥堵极其严重。派驻到学校的党建工作组将问题列入工作台账,挂职干部、区市政市容委交通综合科科员邓新峰和自己原单位相关科室迅速取得了联系。几经协调,学校门前的泉宗路,早高峰7点到8点实行限时单行,家长送孩子上学不再为交通拥堵而苦恼。学校门前损坏严重的学生安全通道,也纳入全区年度改造项目。

除了两名选派干部外,党建工作组成员还包括所派驻街镇、基层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所派驻社区(村)的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等,每组成员810人。“选派干部到党建工作组中工作是为了支持基层,实现‘强基础、解难题、促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取代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张东川说。目前,海淀区选派的干部普遍受到基层党组织的认可与欢迎,被基层干部群众当成了“自己人”。

选派,重覆盖更重质量

下辖22个街道、7个镇,海淀区共有5000多个基层党组织,为数不多的党建工作组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对这个问题,赵静国的理解是:“基层工作的特点在于,一旦在某个点上实现了突破、树立了典型,经验就会很快被其他基层单位借鉴和复制。”

“切实解决好问题,真正锻炼好干部。”海淀区在选派干部上重覆盖更重质量。即将开展第二批干部选派工作,区委组织部把工作组的数量严格控制在50个,选派干部的数量则在100名左右,并要求选派干部“不唯数”,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多少需求就派多少”。

据悉,新选派干部时,区委组织部还将摸索如何把选派干部下基层和在职党员进社区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发挥好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

[ 打印文章 ]